12月21日上午10时30分,新龙县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隆重召开。肩负人民重托、怀揣发展良策,新龙县第十五届人大代表齐聚一堂,立足新起点,瞄准新目标,共商改革发展大计,齐绘新龙美好蓝图。
会议由县委书记扎多主持。
大会应到代表151人,实到124人,因事因病请假27人,符合法定人数。
此次大会的执行主席是扎多、丁康、徐芳、郑科、李红芳、生龙多加、建康、张东锋、尔吉降泽、大嘎绒。
大会在庄严的国歌声中拉开帷幕。
会议听取了《十五届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》和县发展和改革局《关于新龙县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》;县财政局《关于新龙县2022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及2023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》。
在热烈的掌声中,受县委副书记、县长丁康委托,县委常委、常务副县长建康代表第十五届县人民政府作工作报告,报告分为:2022工作回顾、2023工作安排两个部分。
报告指出:2022年是新一届政府履新开局之年,又是“十四五”规划的关键之年,更是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年。一年来,在县委坚强领导下,全县上下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,锚定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方向,牢记初心使命,忠诚担当履职,紧扣“1123456”发展思路,砥砺奋进,难中求成,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,为开启新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2022年工作回顾
报告指出: 一年来,我们以实干之劲,下好经济发展“先手棋”,发展质量不断提升。 经济指标增长稳。2022年,全县预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4.7亿元,同比增3.9%;工业增加值3421万元,同比增11.6%;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.43亿元,同比增25.5%;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.4亿元,同比增2%;地方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600万元,同比增3.6%;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579元,同比增9%;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023元,同比增10.5%。 经济发展后劲足。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,抢抓基建投资适度超前、国家重点帮扶县和革命老区建设机遇,成功申报涉藏专项项目15个,总投资3.19亿元,梳理“十四五”期间储备项目250个,包装项目52个,总投资577.5亿元。全年实施项目77个,建成52个,完成投资10.36亿元。超前谋划2023年一季度112个项目前期,力争2023年实现“开门红”。 一年来,我们以担当之责,谱好乡村振兴“协奏曲”,三农工作成绩喜人。 咬定目标促振兴。严格落实“四个不摘”要求,保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,择优选派1047名党政干部、技术人才赴基层一线服务,配优配强74个脱贫村、37个重点帮扶村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力量,深入实施乡村振兴“七大行动”“双百工程”,完成8个重点帮扶村建设任务,成功打造乡村振兴精品村1个、示范村4个、样板村2个、样板乡2个,顺利通过省级后评估验收。 强基固本提成效。实现脱贫人口就业3128人,脱贫人口、监测对象全覆盖参加基本医疗和防返贫保险,消除返贫致贫风险65户317人。统筹衔接资金1.83亿元,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、大盖村水毁道路整治、洛古乡日古村滑坡治理等衔接项目123个。 蓄势聚能开新篇。启动建设“雅砻江流域大豆果蔬现代农业园区”,建成特色农业产业基地2.38万亩,粮食作物播面稳定在4.97万亩,实现粮食总产量1.02万吨。抢抓亚克甘孜牦牛产业集群建设机遇,投资1751.2万元,成立牦牛专合社16个,组群规模达1251头,安装移动收奶站5个,配套周转运输车1台,建成玉米基地696亩,销售玉米2300吨,出栏牦牛2.77万头。新龙县蔬菜现代农业园区命名为“州级现代农业园区”,2个绿色品牌获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证,实现国家级绿色品牌认证“零突破”。 一年来,我们以务实之举,把好人民群众“健康关”,疫情防控精准有效。 未雨绸缪防未然。牢固树立“宁可备而不用,不可用而无备”理念,投资2609万元,新建方舱隔离点1处,改建甲拉西卫生院、措卡湖酒店等9个隔离场所,储备隔离房间406个,投用方舱医院1处,床位100张。组建核酸检测、流调溯源、交通转运等专业技术队伍6支,储备600万元的应急物资,配备核酸检测仪6台、提取仪4台,实现核酸日检测能力覆盖县域总人口。 尽锐出战守底线。坚持“动态清零不动摇”,最大限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,组建700余名防疫志愿者服务队伍,开展防疫督导劝导、核酸检测等工作。紧盯宾馆酒店、超市饭馆、医院车站等重点场所,开展监督执法251次,出动执法人员969人次,累计检查市场主体33267家,红牌警告67家,黄牌警告47家,停业整顿67家。 内外协同战疫情。坚持防线前移、关口内置,人、物、环境同防,设置核酸采样点89个、健康服务卡点7个,严格落实“入县首站负责制”,坚决不漏一车一人,排查重点人员11.99万人次,全人群疫苗接种率达96.2%,完成26轮全员核酸检测87.83万人次。完成15轮73人赋码风险人员接转工作,组织70名党员志愿者驰援德格、巴塘,全闭环安全转运西藏入川车辆113台352人。在发现一例确诊病例后,坚持以快制快,追阳断链、管控人员,坚决果断遏制疫情扩散、蔓延,切实将群众生命健康安全放在首位。 一年来,我们以绣花之功,做好城乡管理“精细活”,城乡品位大为提升 城乡基建加速推进。投资3.41亿元,实施阿色沟旅游公路改造、县城后山道路改造、人民路进出城口改扩建工程,建成子拖西通乡油路、黑日跨江大桥等项目10个,恢复整治5个乡(镇)28个建制村水毁路段,省道314线新龙皮擦至白玉阿察段建成通车;投资9807.72万元,建成防洪治理工程6个、健康水站67个,安装配水管网83.9公里,覆盖1552户6461人;投资2003.71万元,实施10KV线路综合改造项目3个,改造线路56.84公里。聚力提升信息化应用水平,建成4G基站14座、5G基站35座,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高质量通信需求。 城市建管愈加精细。投资4925.21万元,启动城镇供暖一期工程,改造城区污水管网3.5公里、增设提泵站2座,规范化收集处理城市污水42.75万吨。高效运用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,新建监控点位50处,实现城市乱象实时监管,强力整治乱搭乱建、乱停乱放等违规行为450余起,清理“牛皮癣”500余处。高标准通过省级卫生县城创建验收。 乡村颜值大幅提升。紧盯农村人居环境改善,建设美丽宜居乡村目标,深入推进“树新风革陋习”“全域无垃圾·新龙更美丽”行动,投资1500万元,编制《拉日马镇扎宗村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总体规划》,建成拉日马镇生活垃圾热解项目,实施色威镇等农村污水治理项目13个,改造农村厕所1552户,清理垃圾4200余吨,整治经幡乱挂249处,拆除违章户外广告牌15块,乡村治理呈现新气象。 一年来,我们以践行之力,走好改革创新“突围路”,发展活力加速释放。 重点改革深入推进。深化财税体制改革,落实《新龙县保市场主体稳经济增长若干政策措施》,减免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房租168.27万元,减税1653万元,新增市场主体173户,市场活力不断释放。深化农村体制改革,制发《关于实现共同富裕推进新时代新龙牧区工作意见》,健全牦牛出栏机制,建立县乡村三级“田长制”,流转土地1914.15亩,有力推动农牧产业发展。 开放合作多点开花。深化省内对口帮扶、定点帮扶、浙江对口支援等工作,落地援建项目20个、资金1.07亿元,纵深推进“万企兴万村”,16家企业结对帮扶我县16个乡(镇)。成功招引盛煌、黑虎蓝海等企业,落地实施大盖、博美、雄龙西产业园等5个项目,投资总额达2.61亿元,雅安市名山卓霖茶厂藏茶加工项目有望落地新龙。与川酒集团合作开发的雄鹰酒系列产品,取得国字号批文,打入省外市场。 一年来,我们以攻坚之勇,绘好金山银山“锦绣图”,绿色发展成效显著。 生态治理成效喜人。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,投资4023.92万元,治理地质灾害29处。限时整改央督、省督反馈问题13个,办理信访案件2个,立案查处生态环境领域违法案件9件,依法关停违规砂石厂6处,处罚金额33.82万元。全面落实河(湖)长制、长江“十年禁渔”政策,常态开展四项行动,编制22条县级河流“一河一策”管理保护方案,完成达曲、仁达沟河湖健康评价。全流域核查清理入河排污口,出境断面水质、饮用水源水质均达国家Ⅱ类水质以上,排名全省前列。 生态保护再创佳绩。持续巩固蓝天、碧水、净土保卫战成果,投资3680万元,治理沙化土地1万亩、退化林修复9000亩,人工造林2000亩、封山育林1万亩、绿化城区周边2000亩、森林抚育4000亩。常年有效管护集体公益林268.35万亩,兑现生态效益补偿金6390.21万元。全面落实“林长制”,启动野生动物多样性调查,纵深推进巡林护林,查处偷拉盗运违法行为10起、野外违规用火24起,行政处罚19人,收缴盗伐林木39.5立方米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100%,排名全省第八,新龙天蓝、山绿、水清的新发展格局已然成形。 一年来,我们以枝叶之情,织好民生事业“保障网”,人民福祉持续增进。 教育发展全面提质。围绕“办好人民满意教育”目标,投资9221万元,实施城区第二完全小学、尤拉西镇中心小学等改扩建工程5个,建成县级智慧中心、如龙镇小学等项目5个,校园基础设施不断完善。投入资金6132万元,实施教育民生工程,落实教育“三包”政策,教育保障更加有力。甘孜州第五届中小学生运动会奖牌数和综合得分居全州第一,城区学校试行课后延时服务,中考综合排名跃居“西路片区”第4,兑现教学质量奖137.88万元,教育教学质量实现新飞跃。 公共卫生提档升级。紧扣“健康新龙2030”目标,投资8250万元,建成县人民医院门诊医技大楼、中藏医院援藏干部及医务人员租赁用房等项目5个,中藏医院成功创建“二级甲等民族医院”。以“组团式”帮扶为契机,采取“请进来”“送出去”方式,培养医技人员72名。全面落实14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,持续推进重大传染病防治,累计筛查36697人次,规范管理重大传染病人340人。 文旅事业欣欣向荣。按照“一心两廊三核多节点”县域旅游发展战略布局,投资2.89亿元,强力推进红山景区开发,启动实施雅砻江河谷文化风景廊道、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甘孜新龙段等建设项目,提升改造措卡湖旅游公路、拉日马石板藏寨消防工程,积极创建银多红山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。全年接待游客65万人次,旅游收入达7.15亿元。创作《平凡英雄》《心中的奔波啦》等文艺作品5个,与黄岩区共同举办文化交流活动2场次,申报第六批省级非遗项目4个,创建州级乡村文化振兴样板村3个、县级乡村文化振兴样板镇(村)7个。 社会保障坚实有力。全面落实低保、特困供养等保障政策,实现应保尽保,兑现社会救助金4293.7万元。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4.35万人,养老保险参保3.1万人。开发公益性岗位130个,开展就业技能培训9场次、参训402人次,举办线上线下就业招聘9场次,推送就业岗位18000个,新增城镇就业374人,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873人,城镇失业率控制在4.2%以内。以“零容忍”态度,强力推进“根治欠薪”专项行动,追回欠薪546万元,让农民工“暖冬过年”。 一年来,我们以奋进之态,当好社会稳定“压舱石”,发展之基更加稳固。 民族团结深入人心。全面启动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团结进家庭”实践行动,通过“1+2+N”行动路径,以“四五六”联谊活动为载体,成立“石榴籽工作中心”16个、“石榴籽工作室”93个,2876名干部职工结对联谊农牧民8366户,培养“一户一名法律明白人”8366名,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259件,打造中小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试点学校1处,成功命名为四川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,新时代民族工作取得新进展。 宗教事务依法管理。聚焦寺庙突出问题,投资342万元,完成53座寺庙7789个宗教建筑物3D影像测绘工作,规范整治宗教设施4320余处。纵深推进寺庙财税管理“八个全覆盖”,18座寺庙通过“一寺一策”省级验收。逗硬执行僧尼“请销假”制度,实时掌控动态信息,备案登记常规佛事活动176起。建档立卡管理异地(网络)非法传教人员321名,侦破游僧诈骗案7起,挽回经济损失400余万元。 安全生产持续向好。牢固树立人民至上、生命至上理念,扎实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,严格落实“安全生产15条硬措施、安全生产九挂钩和一案五查”要求,压实“三管三必须”责任,聚焦森林草原防灭火、食品药品、道路交通、特种设备等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,开展执法检查2138次,下发整改通知书157份,排查自建房图斑17384个、燃气安全567户,治理安全隐患1130个,立案查处违法违规行为156起,罚款77.25万元,群众生活更加安全。 社会大局和谐稳定。深入推进“法治新龙”建设,有序实施“八五”普法,纵深开展市(州)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示范创建工作。常态化开展“扫黑除恶”“矛盾纠纷调处”“四项治理”等专项行动,摸排矛盾纠纷198起、化解164起,抓好网络舆情监管,依法处理网络违法犯罪232人,破获刑事案件59起,抓获犯罪嫌疑人73名,收缴管制刀具1192把、各类枪支728支、子弹434发,缉枪治爆成绩居全州第二。持续抓好反暴恐、反邪教、禁毒斗争、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等工作,群众安全感、满意度节节攀升。 一年来,我们以为民之心,打好作风建设“持久战”,行政效能不断提高。 依法行政全面推进。始终把“法无授权不可为、法定职责必须为”作为政府工作的基本准则,修订完善政府工作规则、政府常务会议工作规范、“三重一大”事项集体决策制度实施细则,县乡两级党政机关实现法律顾问全覆盖。自觉接受县人大的依法监督、县政协的民主监督,全年办理人大代表建议51件,政协委员提案61件,做到了事事有回音,件件有回复。 政务服务快捷高效。深入推进“一网通办”改革,梳理“一件事一次办”事项55项,赋予乡镇县级行政权力事项105项,“零跑路、零见面”办理事项1128次,“最多跑一次”便民服务提速增效。加快完善政务服务体系,建成和平、麻日两个州级示范便民服务中心,规范运行县、乡、村三级便民服务中心,政府服务效率全面提升。 廉政建设成效明显。严格落实政府系统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,压实党风廉政建设一岗双责,坚决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,强化审计监督效能,审计各类项目18个,发现问题109个,顺利通过十二届省委第一轮巡视巡察。深入推进“清风2022”专项整治行动,狠抓正风肃纪,政务处分12人,持续巩固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。 报告总结了这一年来的深刻体会: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;必须矢志不渝谋发展;必须用心用情惠民生;必须全力以赴保稳定;必须争先创优勇担当。
在安排部署2023年工作时
报告指出: 2023年是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,是实施“十四五”规划的奋进之年,也是实现新龙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之年。 报告提出来2023年工作的指导思想,指导思想: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,突出“法治新龙”建设和乡村振兴两大抓手,大力发展生态农牧业、生态能源业、生态旅游业,全力打造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、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、川藏中线文旅腹心枢纽、雅砻江上游清洁能源基地,奋力谱写新龙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新篇章,努力建设团结富裕和谐美丽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新龙。 报告提出来2023年工作的奋斗目标:力争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.6亿元,增速6.5%;工业增加值3996万元,增速8%;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.62亿元,增速2%;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.55亿元,增速6%;地方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796万元,增速3.5%;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771元,增速6%;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772元,增速7.5%。 报告指出: 要实现上述目标,我们必须全力以赴抓好八项重点工作。 一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,夯实高质量发展之基。 筑牢防返贫根基,严格落实“四个不摘”要求,紧盯“两个高于”目标,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。激活农牧业潜能,聚焦“四化同步”要求,深入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进程,立足“亚克甘孜牦牛集群建设”新龙定位,重点打造拉日马国营牧场牦牛示范养殖基地,全面落实“田长制”,切实扛起粮食安全政治责任。推进示范村建设,聚焦平安乡村、法治乡村建设,围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“三大革命”,力争成功打造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10个。 二是加快推进项目建设,蓄积高质量发展后劲。 精准定位谋项目,抓住《“十四五”规划》中期调整机遇,力争三个出境通道改造提升工程挤进省州规划“盘子”,早日落地新龙。精准发力建项目,紧盯资金投入、要件审批、项目入库等要素保障,全力确保一季度新开工项目112个、续建项目全面复工;加快开展雅江县普巴绒乡至新龙县和平段项目前期工作,确保尽快落地实施。 三是统筹推进城乡融合,拓展高质量发展空间。 提质交通服务能力,抢抓交通先行战略有利政策机遇,建强国省骨干路网、全面提质县乡村道;强力开展“打非治违”专项行动,全力保障群众安全畅通出行。筑牢基础设施保障,扭住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,着力夯实发展基础;持续推动通信网络向村寨延伸,进一步提升农村地区通信网络综合覆盖水平。提升城乡公共服务,按照《新龙县“三供”项目专项规划》,推进城镇供暖一期工程;完成后山道路、市政道路改造项目,加快推动乡镇便民服务中心(室)标准化、便利化、规范化建设。 四是深入推动绿色发展,擦亮高质量发展底色。 以久久为功的决心,做好“护绿增绿”文章,坚持长江上游“共抓大保护、不搞大开发”总基调,全面落实“两长制”工作要求,,以生态环境的“高颜值”支撑经济发展的“高质量”。以常抓不懈的韧劲,做好“减污降碳”文章,全力创建省级生态文明示范县,构建生态治理新格局。以攻坚克难的拼劲,做好“资源变现”文章,聚力打造雅砻江上游清洁能源基地,助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。 五是持续深化改革创新,激发高质量发展活力。 持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,纵深推进商事制度改革,持续优化营商环境,深化财税体制改革、农业体制改革。持续深化“放管服”改革,以更优服务利企便民。持续深化开放交流合作。深化浙川对口支援、省内对口和省直部门定点帮扶,借力“组团式”帮扶,按照“育产业、补链条、聚集群”思路,实现新龙飞地园区经济“零突破”。 六是全力抓好安全稳定,筑牢高质量发展底线。 携手共促民族团结,不断提升各族群众和每个家庭的获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。筑牢安全发展屏障,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,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。规范管理宗教事务,全面推动寺庙依法治理、综合治理、源头治理取得新成效。全面加强社会治理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新龙、法治新龙。 七是聚力抓好民生事业,共享高质量发展成果。 办好人民满意教育,聚焦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目标,全面落实“双减”政策和“五项管理”,全力提升教育质量。打造优质健康服务,全面贯彻优先发展人民健康战略,优化县域医疗机构布局;深化“三医联动、六医统筹”,努力建设高水平健康新龙。促进文旅融合发展,构建雅砻江风景廊道精品旅游路线,将新龙打造成川藏中线文旅腹心枢纽。兜牢社会保障网络,加快构建政府主导、社会参与、制度健全、政策衔接、兜底有力的社会保障体系和综合救助体系。 八是加强政府自身建设,展现高质量发展担当。 坚持从严治政,提升政府凝聚力;坚持依法行政,提升政府公信力;坚持务实勤政,提升政府执行力;坚持廉洁从政,提升政府战斗力。
列席会议的有不是县代表的县级领导和部分退休老同志,16个乡镇党委书记、乡镇长,县级机关、省、州属行政企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人;全体政协委员。
电话:0836-8122136 邮箱:xlx@163.com 技术支持:天健世纪